相信正如赵雨林老师所讲的,我们很多家长也同样面临教育孩子的焦虑和浮躁问题。赵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原因,主要是由于家庭错乱综合征导致,主要由于家庭成员没有建立共同的文化秩序,造成家庭内部缺乏和谐、成员之间对立冲突、家庭环境混乱无序的反映。主要表现为夫妻之间矛盾不断;孩子不听话;亲子间关系僵化、婆媳关系不和现象、家庭GDP成长缓慢。赵老师为我们分析了原因,诱因主要是家庭缺乏契约文化、秩序、规则的建设,导致无序低效。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念,家长成长的三个阶段,转变观念,思想重视和行为改善。提出了家校共育协同双赢的模式,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方法实现,我们蓬莱实验二小106班24日成立的家属委员就是很好的个例。
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,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,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,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纽带和桥梁。家长学校则是由学校指定专人负责,对家长提供有计划的、有标准的、有管理的家庭教育培训,是促进家长和学生自主成长的学习平台。这两个方面我们二小在学校实践中已经实现了初步运用,也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好评,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。
赵老师还列举了山西长治襄垣一中家校共育的成功案例,通过实行协同理念下的家校共育,406班用五年时间从全市倒数第二到全市前十。山西长治襄垣一中406班的成功,不是偶然和奇迹,而是在于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孩子成长和学校教学的积极性,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、补充与配合的地位和价值充分释放。而是家庭教育水平提升、家校共育的必然结果!他们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,相信通过二小和家委会及全体家长的共同努力,我们106班也会确定像襄垣一中406班那样骄人的成绩的。
赵老师同样指出,家委会成立后可能面临的问题,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。他指出,家长委员会与学校都是促进家长成长、优化家庭教育的积极模式,但在实际开展工作中,也常常容易出现问题,导致家长对参与家校共育产生倦怠甚至不满。我们新成立的家属委员会,只有理念讲科学,更加专业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;实践讲方法,有效才是获得支持的基础;发展讲模式,组织才是良性发展的根本。只有所有家长共同维护规则,拥护组织,我们家属委员会才会更好的发挥好与学校的纽带和桥梁运用。
作为一名家长,相信有些家长认为做好家长就是要陪伴好孩子,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,陪伴孩子就是不要看电视、玩手机,应当去看书,赵老师说,这很不现实,我们不能过度的去要求家长,很多家长是军人、警察或国安人员,由于工作性质无法现身陪伴,我们父母应当有自己的生活,我们不应当干扰和打扰孩子,我们只需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就可以,而不是写作业时的配合与赞美,也不是简单的坐在一起假读书。所谓陪伴,只有学生的状态更好,学校的教育事业才能事半功倍,小时候要多学习怎样做人,要多进行立人教育,而非去做太多的培训,做过多学习,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负面情绪,培养太多的兴趣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慌与排斥感。孩子会不愿做作业,不愿长大,只有坚持积极的互动教育,才能不会抹杀孩子对学习的天然情愫。家委会成立了,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能很好的利用这个平台,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交流解决问题的心得,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,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