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李卓远教授《有话好好说——家长的嘴决定孩子的路》的直播,我收获颇多,思索了良久。回想着自己和孩子的平时沟通,虽然没有视频中那样严重,但也有一定问题。“你怎么这么笨,笨死算了!”“你看人家谁谁谁”“就知道玩,写作业没看你这么积极”“让你气死了!不管你了,爱成什么样是什么样”……,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?相信很多家长,包括我自己也说过很多,满嘴是爱,却满目狰狞!看似一句随口的话,却对孩子影响很大,而这些言语都属于暴力沟通。
暴力沟通并不是字面上的打骂孩子,让他听话。李卓远教授将其分为五类。1、指责批评:你真是没出息,又笨又蠢!当你说出这些话来,已经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插上一刀了。2、进行比较:你看人家孩子怎样怎样,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。这种想法本来就不公平,我们在比较自己孩子的时候,孩子也会说谁谁谁的爸爸赚钱多,谁谁谁的妈妈整天陪他玩。当孩子有这种比较心理时,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就出现了。3、推卸责任,也叫受害人心理:“我容易吗?我为了你牺牲了这么多,你还不好好听话”经常以这种受害人方式说话反而让孩子厌烦并产生逆反心理。4、命令控制:你必须给我考100分,必须听话,一直发号施令让孩子失去了自由。5、讲道理说教:你应该有礼貌,应该好好学习,应该怎样怎样。这也是一种伤害,没有从孩子内心考虑。
漫画家几米说过: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,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。那怎样进行非暴力沟通,好好说话呢?1、告别评判,好好观察。评判的常用词“从不”“总是”“经常”“很少”,可以描述事实,但不要加上自己的评判。2、告别比较:比较,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。一味的拿自己缺点和别人优点比较,只会越来越糟糕。尤其是孩子,在你拿自家孩子的不足去比较别人长处时,直接会让他失去信心,也会怀疑你对他的爱。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,但是花期不同。家长应该多发现和赞赏孩子的优点。非要比较的话,可以和自己比较,和昨天比较。3、不做推卸责任的受害者:由“不得不”变成“我选择”,既然选择了生孩子,就应该承担起家长的责任,清晰思路后,就可以由受害者转变成责任者,事情就会顺朗很多。4、停止命令控制:由必须变成“我想……可以吗?”由高高在上的统治者,转换成尊重孩子的朋友,让孩子的不得已接受变成心甘情愿接受。5、停止讲道理说教:停止讲道理说教,并不是和孩子不讲道理,而是从孩子内心从发,照顾孩子感受,然后再讲道理。先讲情,再讲事。
孩子是上天赋予我们最大的财富,他们从出生都是满心爱着父母的。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的就口无遮拦,纵容自己在无意中伤害这份爱。会说话的父母,孩子基本不会差。从现在开始,学会好好说话,拉起伤害孩子话语的拉链!